胆结石是多发病常见病,要是去医院多半会被割胆,他们说是无害,其实还是有害。这里讲的主要是针对痛,而不是通常大家理解的化结石,估计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吧,本书写于五十年代,那时候B超应该还不普及,不知道胆里面石头到底多大,只要把他治到不痛了,就算好了。
胆结石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且有时伴有呕吐和黄疸。胆结石痛发作时,一般都是剧烈的疼痛,但也有时是钝痛,也有平常诉有钝痛和紧张的。
从处方上看,有的像大柴胡汤一样,可用于疼痛、呕吐,并发黄疸时;疼痛兼呕吐;疼痛兼黄疸;呕吐兼黄疸和只有痛的这些情况都可以用大柴胡汤
有的像小建中汤一样,只用于疼痛或疼痛兼黄疸,而不用于呕吐
还有的像大黄附子汤一样,只用于疼痛
现列表说明如下:
图片
从上表可以看出,表里有很多处方与前几天发的胃病治疗处方是重复的,现按处方详细说明如下:
一、实证者
1、大柴胡汤 使用处方要注意用在大柴胡汤体质,脉紧,心下满,腹壁紧张等特性,疼痛程度轻重皆可用,有时伴有呕吐和黄疸
二、中间型者
1、小陷胸汤 只有疼痛,而无其他明显的症状。心下部既不似大柴胡汤证那样紧张,也不像泻心汤那样还有其他明显所见。脉有滑的,也有紧的
2、半夏泻心汤 呕吐明显,心下痞硬。多用为镇呕的对症疗法。
3、甘草泻心汤 有心下痞硬者,最好用黄芩、黄连剂;但有里虚现象而投与下剂后,呈下利或有明显的腹鸣时可用本方。即或有疼痛或呕吐,也极轻微。所谓里虚现象,是指心下部虽然紧张,但脉弱,或心下部虽然紧张,但重按无力
4、黄连汤 用于疼痛、呕吐都很明显而体质不虚也不实的人,心下部有紧张,腹壁也紧张,但不严重
5、大黄附子汤 只用于疼痛而无呕吐及其它症状者。疼痛程度剧烈,以脉紧,心下部腹壁无明显变化为特征。本方证无柴胡汤之腹证,也无泻心汤类之呕吐、腹鸣证。本方可不拘泥于便秘。它的使用机会比其它处方少,因此,在临证上应首先考虑其他处方,都排除了再用本方
6、柴胡桂枝汤 用于疼痛或疼痛兼呕吐,此外,如有食欲不振或舌有白苔时,更要用本方
三、虚证者
这里所谓虚证,是除体质或脉虚的状态以外,也包含心下部的虚像,而且不仅虚,还有寒。
虚证者,如再从临床上详细区别,可区别为对于疼痛的救急对症疗法的处方,对于剧痛的处方,对于钝痛的处方三大类。
A、作为救急对症法的处方:桂枝生姜枳实汤作为急救,只服一次即可止痛;芍药甘草汤也可以作为救急的处方,用于除疼痛外无其他证状的情况
B、用于剧痛的处方:
1、桂枝生姜枳实汤 经典原文:“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心下苦闷且有剧痛,并伴有呕吐或头痛的情况。但心下部不甚紧张,脉多弦细。与大建中汤可按脉和腹证予以区别,与枳实薤白桂枝汤以有无冲逆相区别,与吴茱萸汤则以脉和有无寒证相区别
2、枳实薤白桂枝汤 与前方相似,但本方不用于呕吐和头痛等之冲逆,只用于诉有剧痛者。本方有薤白,除用于胆石证以外,用于肋间神经痛也有效。此外栝蒌薤白白酒汤和栝蒌薤白半夏汤都可用于向背部放射的胆石痛。
3、大建中汤 用于剧痛有时伴有呕吐者。
4、吴茱萸汤 以呕吐为主,或有钝痛或剧痛,常伴有头痛,本方在体质上多为虚寒,脉沉弱、微等,腹证为心下部软,时有振水音
5、乌头桂枝汤 只有剧痛而无呕吐。用于手脚冷,流冷汗而痛者。用于手脚冷的处方还有大建中汤和吴茱萸汤,但这些处方还有其他的伴随症状,本方的冷最为明显,且无其他伴随症状,可以此区别。只根据剧痛,则不能与其他处方区别,如疼痛剧烈而使用本方仍不能止时,可用乌头赤石脂丸。
C、用于钝痛的处方:
1、柴胡桂枝干姜汤 如有口渴,腹动,则可确定为本方之证,但这些症状不是心须的。一般在右侧肋弓下部略有抵抗,压之则有疼痛。脉弦细或弱。
2、小建中汤 肋弓下部不似柴胡桂枝汤证那样紧张,心下部多软,如疼痛剧烈,则腹直肌紧张。体质虚,脉弱,有时出现黄疸,且诉有口渴,小便多等
用于剧痛的处方,也可以用于钝痛。但用于钝痛的处方,用于剧痛就无效。
对于黄疸,可按前表选用处方,作者认为并无添加茵陈蒿的必要。绞痛发作解除之后,只留有黄疸时,除上表所列处方之外,也有选用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这些普痛用于黄疸的处方者,但一般选用上表所列的处方即可,还可以选用小柴胡汤。
胆石症时,如有发热或胆囊炎,或有黄疸并兼皮肤搔痒症等其他合并症时,治疗虽亦趋复杂化,但基本上还是使用上列处方,也可以用小柴胡汤。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十大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