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形象,“一山不容二虎”。用在以色列和伊朗身上,真是非常合适。随手翻翻地图,会发现这两个国家其实相隔遥远,中间还夹着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好几道“缓冲带”,按理说本没啥正面矛盾。现实情况却让人意外,这两国关系紧张得要命,三天两头互相放狠话,时不时还针锋相对。尤其看以色列的态度,每每就露出那种非要跟伊朗硬碰硬的架势。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要想弄清楚以色列为何和伊朗总是闹别扭,还得把目光投向历史。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伊朗处在巴列维王朝统治下,巴列维国王跟美国可以说打得火热。而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伙伴,顺理成章地同伊朗关系也相当融洽。
那会儿,两国真像铁哥们,合作劲头十足。经济方面,伊朗源源不断地向以色列出口石油;军事领域,双方不仅交流情报,还联合成立了“特里亚”这个秘密组织,一起遏制阿拉伯国家的动作。伊朗也是中东里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彼此关系亲近,几乎形影不离。
好景没能维持多久。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被推翻,霍梅尼接管了政权。新政府一上来就和美国闹翻,喊着“美国是大撒旦”,顺便把以色列也骂得体无完肤。霍梅尼把以色列视作美国的代理人,认为以色列是在中东搞殖民的祸根。从此,伊朗彻底调整政策,和以色列公开决裂,双方成了死对头。历史的矛盾就像埋下了地雷,迟早会引发更大冲突。
除了历史上的翻脸,宗教和意识形态的矛盾也是以色列对伊朗动手的主要动力之一。以色列是犹太民族的家园,以犹太教为主;伊朗这边则是什叶派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体制上称伊斯兰共和国。这两种信仰原本就分道扬镳,加上伊朗高层时不时发表“要让以色列从地图上消失”的强硬言论,两国矛盾只能越积越深,根本没法缓和。
霍梅尼掌权以后,直接把反对以色列写进了国家政策。他公开声援巴勒斯坦的武装团体,比如哈马斯,还不断给黎巴嫩的真主党提供资金和武器,鼓动他们去跟以色列作战。后来的哈梅内伊也没停过,多次在台上公开宣称以色列是“中东的毒瘤”,一定要除掉。伊朗方面认为,以色列的存在对整个伊斯兰世界构成威胁;以色列那边则觉得,伊朗的宗教极端固执根本就是要消灭自己。两边对立成这样的意识形态冲突,让两国之间根本没有缓和的可能。
中东一直都是风云变幻、争斗不断的舞台,谁都盼着能掌控大局。以色列和伊朗自然也少不了要争一争话语权,两国谁也不愿意让步。以色列自1948年成立,依托美国的强力支持,加上自己军队过硬,把周边阿拉伯国家狠狠压制住了。经历了好几轮中东战争,以色列在军事实力上稳坐中东前排,基本没人敢随便挑战。
伊朗可不愿意一直当人家的“小角色”。自打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后,伊朗就积极地推动所谓的“输出革命”,试图在什叶派国家中组建自己的朋友圈,想把势力范围一路延伸,从伊朗连到黎巴嫩,形成所谓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以色列对此自然紧张得很,因为伊朗势力要是渗透到叙利亚、黎巴嫩一带,距离以色列国界太近了。伊朗还偏要支持各种代理人武装,像真主党这样的组织就经常给以色列制造各种麻烦,边境局势始终不得安宁。
以色列对伊朗可是一点都不手软。近几年,以色列频繁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朗相关目标发动空袭,不光武器库、军事基地成了打击对象,连伊朗的高层军官都被盯上。2024年4月,以色列更是直接袭击了伊朗驻大马士革的领事馆,还造成多名伊朗高官身亡,差点激怒伊朗,这种针锋相对的操作,就是两国争夺区域主导权的缩影。
说到以色列为什么对伊朗下这么大狠手,归根结底还是核问题让以色列时刻提心吊胆。伊朗的核计划被他们视作最大威胁,担心伊朗一旦成功拥有核武,自己在中东的安全形势就会变得岌岌可危。其实,自打2002年伊朗的核项目被曝光,这事儿就在国际上一直是个焦点。虽然伊朗一再强调只是用来发电或者医疗,自己压根没想着搞武器,不过以色列和美国都不买账,坚信伊朗背地里就是在发展核武。
以色列在这个问题上一向强硬,绝不含糊。内塔尼亚胡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高调表态,直指伊朗核计划是全球安全的隐患,甚至还展示过伊朗核设施的分布图,明确释放军事打击的信号。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果然采取了实际行动,发起了名为“崛起的雄狮”的军事打击。战机穿越沙漠,精准打击伊朗西部多个核设施,现场一片狼藉。以色列这次算是狠狠回击了一把,但伊朗被逼到了绝境。
伊朗哪能善罢甘休,第二天就展开报复,直接发射数十枚导弹袭击以色列中部,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接连传来爆炸声。尽管以色列的“铁穹”系统成功拦截了大部分导弹,还是有不少无辜民众受伤。事态一升级,中东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随时有可能引燃更大冲突。以色列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就在于它认定,一旦伊朗拥有核武,自己的安全就根本得不到保障。
除了核问题,双方还在中东通过代理人暗中较量。伊朗支持了一批“帮手”,像黎巴嫩的真主党、加沙的哈马斯、也门的胡塞武装。这些组织靠着伊朗的财力和武器,隔三差五就对以色列发起攻击。2023年10月,哈马斯直接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了上千枚火箭弹,一时间让以色列边境陷入混乱。以色列随即展开反击,空袭加沙,导致当地一片混乱。但背后的操纵者伊朗,却始终保持安全距离,毫发无损。
为了遏制伊朗势力,以色列频频对这些代理武装下狠手。2024年,又把矛头指向真主党,对贝鲁特南部的多个据点进行了轰炸。像这样利用“隔山打牛”的方法,已经成了双方博弈里的常用招数。面对直接与伊朗交手带来的巨大风险,以色列选择先收拾伊朗的代理势力,想办法削弱对方的影响。可伊朗并不甘心示弱,扶持的代理队伍越来越多,这场较量就变得没有尽头。
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场博弈里它始终是关键玩家。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对抗,背后总有美国政策的影子。美方年年为以色列“输血”数十亿美元,在外交舞台也屡屡撑腰。特朗普执政期间发起“最大压力”措施,退出伊核协议,强化对伊朗的制裁,同时赋予以色列更多操作空间。拜登接任后试图缓解僵局,进展却不明显。2025年,特朗普重新掌权,公开暗示以色列可针对伊朗,强调选好时机。内塔尼亚胡借势,果断下令空袭伊朗核设施。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