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薄立宏!
大家在找中医看病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你气血不足”“湿热太重”等话?
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用药了,今天就来讲讲门诊常用的那些经方,还有怎么判断该用哪个,顺便聊聊情绪不好时可能用到的方子。
一、太阳病
太阳病不是说 “太阳” 生病了,简单说就是病邪跑到了我们身体的 “表层”(比如后背这条膀胱经),最常见的就是感冒这类问题。
图片
想要区分它主要看 “出不出汗”,分成 “表实”(不爱出汗)和 “表虚”(爱出汗)两种。
(一)表实
这类人通常不爱出汗,感觉体表像被什么东西闷住了,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麻黄汤:不出汗,还发烧、头疼、关节肌肉酸痛,裹着被子还觉得冷,这是风寒把体表堵住了,一般用麻黄汤。
但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有点虚,所以我一般会换成葛根汤,但如果心里还总是会觉得烦躁、觉得热,那就用大青龙汤。
2、麻杏苡甘汤:不出汗,不发烧也不怕冷,就是浑身沉得像灌了铅,累得慌,这是风湿堵在了表层,用麻杏苡甘汤就行。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不出汗,怕热,尿黄、嘴发苦,舌苔黄腻,大便粘马桶,肚子胀,还长湿疹、痤疮,甚至皮肤下有小出血点,这是湿热在作怪。此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付湿热型荨麻疹很管用。
图片
4、小青龙汤:不出汗,老是咳嗽或喘,吐清水样的痰,或者老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用小青龙汤;要是咳得心里烦躁,就加点石膏。注意,小青龙颗粒止咳快,但不能一直吃。
5、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出汗,低烧不退,浑身无力总想睡觉,怕冷,心跳也弱,这是阳气太弱,没力气把病邪赶出去,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表虚
这类人特别爱出汗,动一动就一身汗,出过汗后还怕冷,像是体表的 “防护网” 破了个洞:
1、桂枝汤:汗多,风一吹就不舒服,鼻子堵、流清鼻涕,用桂枝汤就行。
2、柴胡桂枝汤:如果不光怕风出汗,还头晕、恶心、没胃口,这是病邪不光在表层,还跑到了中间,用柴胡桂枝汤。
图片
3、桂枝加黄芪汤:汗的颜色发黄,这说明身体里的好东西跟着汗跑了,用桂枝加黄芪汤补一补。
4、桂枝加附子汤:汗出得止不住,像没关紧的水龙头,还特别怕冷,这是阳气太弱了,用桂枝加附子汤。
5、桂枝加大黄汤:爱出汗、怕风、老感冒,同时肚子痛、大便干、舌苔厚,这是表层虚但肚子里又实实在在的堵得慌,此时可参考桂枝加大黄汤(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这么治)。
6、小建中汤:同样爱出汗、怕风、容易感冒肚子疼,但大便不硬、舌苔也不厚,这是里外都虚,用小建中汤补一补。
二、阳明病
阳明病就像身体里烧起了 “小火炉”,要么是浑身燥热,要么是大便堵得慌。
1、白虎汤:特别怕热,不怕冷,心里烦躁,汗哗哗流,小便黄,用白虎汤;如果渴得厉害,就在白虎汤中加人参;要是还稍微有点怕冷、关节疼、低烧,就用白虎加桂枝汤。
图片
2、竹叶石膏汤:发过烧后,人没精神、懒得动、不想吃饭还恶心,这是气阴两虚了,用竹叶石膏汤。
3、承气汤:好几天不大便,肚子硬邦邦的疼,还不放屁,心里烦躁,手心脚心都出汗,舌头又干又黄,这是 “火” 把大便烤干了,用承气汤(分三种,看堵得多厉害)。
4、麻子仁丸:大便干得像羊屎,平时不爱喝水,还老感冒发烧,老人小孩常见,用麻子仁丸。
5、吴茱萸汤:不觉得热反而怕冷,头顶胀疼,老吐清水,不敢吃凉的,这是胃里有寒,用吴茱萸汤。
三、少阳病
少阳病就像身体里 “半开半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寒热往来),还常觉得口苦、嗓子干、头晕、没胃口、心里烦、想呕吐,两肋胀胀的,最常用的是小柴胡汤。
图片
咱们平时说的 “肝气不舒”“心里堵得慌”,很多都和这个有关,所以很多情志病都是因此!
1、大柴胡汤:要是不光有上面这些症状,还便秘或大便粘马桶,用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
2、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也便秘,但吃点凉的就难受甚至拉肚子(脾胃寒),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付 “肝胆有火但脾胃怕冷” 的情况,比如心里烦躁、爱发火,却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就可能用这个。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心里烦躁、胸闷、心慌、睡不着、便秘,甚至有点焦虑抑郁,嘴里有味,整天不想动,这是气血和痰浊堵在了一起,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顺气血,很多情绪不好、老失眠的人能用到。
4、四逆散:只是觉得气不顺,手脚凉,或者心慌、咳嗽、尿不顺畅,用四逆散通一通就行。像有的人遇事爱钻牛角尖,气得手脚冰凉,这个方子就能帮着顺顺气。
四、太阴病
太阴病主要是脾胃虚寒,平时怕冷,肚子胀,爱拉肚子,摸脉也弱弱的。
图片
一般用理中丸,要是总调脾胃不见好,可能是阳气太弱了,就要加点附子试试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
但要是寒太久了生出湿,湿又变成热,甚至眼睛、皮肤发黄,就得一边温脾胃,一边清湿热。
顺带说一句,脾胃虚的人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毕竟 “吃不好、睡不香”,心情肯定受影响,因此这也是导致情志病最常见的原因。
如果总觉得没劲儿、不想说话、对啥都没兴趣,同时又有拉肚子、怕冷这些脾胃虚的症状,调脾胃的时候加点补气的药,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五、少阴病
少阴病的种类有很多,但大多数与心、肾之间有关系,最常见的便是心肾阳虚!
图片
心肾阳虚之人,多半会特别怕冷,头晕、腰酸、夜里老起夜、心慌,脉也弱,这是心肾阳虚,可根据情况选真武汤(有水湿)、附子汤(关节疼)、麻黄附子细辛汤(感冒了但阳气弱)等,都是帮着补阳气的。
而这类人不光身体虚,情绪也容易低落,总觉得 “提不起精神”,所以也是情志病最常见的原因,只要补够阳气后,人也会开朗些。
但也常见心肾阴虚,要是你经常心烦失眠,嗓子干,手脚心热,这是心肾阴虚,这个时候可以用黄连阿胶汤。像很多人更年期睡不着、心里烦躁,就可能是这个情况。
六、厥阴病
最后便是复杂的厥阴病了,身体里面又有冰又有火,虚实掺在一起,比少阳病更 “靠里”。
比如常年胃病,吃凉的拉肚子,但又口臭、反酸,就用泻心汤类,能调和寒热。这类人因为老不舒服,也容易烦躁、焦虑,病好点了,情绪自然就稳了。
图片
乌梅丸这也是调理厥阴病的代表方之一,能够对付又寒又热、又虚又实的复杂毛病(比如老拉肚子、蛔虫闹的肚子疼),但我还在摸索,以后再细说。
此外厥阴病还有一个处方,就是温经汤,女人常用来调月经。
而且厥阴对应肝,肝主血,要是肝太冷导致血跑不动,出现比如痛经、经期头疼、脸上长斑等情况,就用温经汤,里面的吴茱萸能暖肝。
很多女性经期前后情绪波动大、爱发火或想哭,调好气血后,情绪也会平稳很多。
(需要开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我!)
以上就是门诊常用的经方和思路,其实身体和情绪是相通的 —— 身体不舒服会影响心情,心情不好也会让身体更差。
所以可以说情志病是无处不在,只要是有机会就能见缝插针的形成,而对于情志病,最好的调理之法,莫过于中医调理,恢复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运行。
我是老薄,有着40多年的临床经验,擅长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情志病。如果您或者身边家人,有这方面的困扰,都可以找我聊聊,说说具体情况,我将一一回复。
但因个人情况不同,中医上讲究一人一方,辩证治疗,所以文章仅供参考,文中所提药物不具有普适性,如有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十大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